English

新千年最抢手的是人才

2000-02-0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

新千年伊始,人们争相传递着人才信息:江苏向东三省招聘高级人才;上海人到北京招聘“两高人才”;深圳全力吸纳各路才俊;很多大中城市的企业,还有常熟等地的乡镇企业面向世界招揽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……

在匆忙之中跨进新千年门坎的人们,这些日子来,充分体验了一波又一波人才浪潮的冲击,在高校、企业、科技界十有八九的人争相传递着人才信息,最抢手的是人才,最抢眼的是人才市场,2000年元月里热度升得最快的话题当属“人才”。

大雪飘飘,中南方数省纷纷北上:

江苏向东三省全面进军招聘高级人才;

精明的上海人到北京大规模招聘“两高人才”,轰动京城;

深圳一以贯之地走出家门全力吸纳各路才俊;

浙江许多县、市四处招聘跨世纪技术人才;

国内各地的人才市场都向留学人员敞开大门;

很多大中城市的企业,还有常熟等地的乡镇企业面向世界招揽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。

中外招聘者和大批应聘者的踊跃,使“人才”的热度一路攀升。

面对“入世”在即的多重机遇,国内很多企业紧锣密鼓地预备以人才阵容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。

看到中国各地高级人才的需求热日益高扬,“外企”“抢夺”更紧。

在日前结束的北京人才市场外企专场招聘会上,记者看到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的展台云集现场,对争抢中国高级人才,外企表现出异乎往年的迫切和热衷。据专家分析认为,这是由于擅长市场操作的外资企业,密切关注我国入世的动向,普遍认为前景明朗,一致看好中国市场,为能够充分占有这个市场的份额,149家外企公司迅疾“出手”,网罗人才,唯恐不能占人之先。

北京的大型外企招聘会一年只有一次,以往主办单位要到处去“请”、去“找”参展单位,租展期有时长达两三个月。外企服务总公司人事部副经理刘新法说,没想到今年外企参展的热切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,会前我们只发出了邀请函,不到一个月,所有展位全部预定一空。摩托罗拉一下子就定了10个展台,西门子定了8个,朗讯、诺基亚、冠群电脑分别定了6个……一些动作慢的公司后悔不迭。

哪里重视人才,哪里就能加速发展,中国人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“人才”的份量。上海首次进京招聘就一呼百应,举办“上海名企——北京名校新世纪合作暨2000年高校毕业生面试洽谈活动”,招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,短短几日便满载而归。上海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陆珉说,这次虽然没有请到两院院士,但有博士生导师,有十多名留学人员和700多名博士后、博士、硕士。上海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马长伟说,北京真是人才济济。

上海招聘会的入场券在各高校成了紧俏品,只有优秀学生才能得到一张,因此,不少高校希望招聘单位到学校开专场。北大计算机专业一个毕业生说,只要上海放下架子,北京优秀人才有的是,上海在北京高校毕业生中有很大吸引力,以往学生们对供需信息不了解,担心上海“门坎”太高,不得其门而入,现在总算能当面了解清楚了。

“四个没想到”使上海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吴国清给北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,他说,没想到高层次人才对上海的兴趣那么浓厚;没想到上海的人才政策吸引了那么多人才;没想到其他省市对上海的了解还是太少;没想到人才更看重上海的信息灵通、个人发展空间大等综合环境,对薪酬反而很看得开。

北京外国语大学越南语专业毕业生陈晓金是此次上海赴京招聘中,第一个与招聘单位签订合同的。她说,自己的家乡广西南宁与邻国越南边贸活跃,回去也有用武之地,但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诱惑力更大,机会更多,所以我选择了上海。上海天灵输配设备有限公司的罗总说,我们公司要到越南拓展业务,急需越南语翻译,这次碰到陈晓金,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。

为了抢到人才,招聘企业各亮高招,博达数据通讯公司是以人才起家,以人为本的高科技企业,在招聘现场博达公布:硕士生年薪6—10万,博士生年薪8—15万。一时间,博达成了北京高校毕业生应聘最多的企业之一。

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办公室主任文书锋说,我们的毕业生,每年被深圳“抢”去的超过500人,而这十年里去上海的不足200人。今天我们终于盼来了上海企业,它将为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一条新的通道。此话无意间说中了沪上一些企业以前在人才引进中的弱点。记者了解到,上海人才市场已经与北大、清华、人大等十所名牌大学签订了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供需合作协议,并拟长期合作。不止是深圳、上海,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均瞄准了高校的“人才源”,正加紧操作“人才预定”计划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